八月的长沙,苍翠欲滴,北去的湘江,中分在橘子洲头。这里,见证了2014度外研社“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修班”暨外研社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之星”大赛的隆重举办。2014年8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700多名一线教师汇聚于此,围绕“建设优质课程,实现师生职业发展”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和分享新的职业教育形势下如何将高职英语课程建设成学生喜欢、教师热爱、学校重视、社会需要的优质课程。

会场全景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杨星老师摘得了特等奖的桂冠。大赛亦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9名。

特等奖获奖教师 一等奖获奖教师

“危”中寻“机”——字字珠玑

石坚教授

       大赛邀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原副校长石坚教授做了题为“‘两种人才、两种模式’——高职高专外语教学如何‘现代化’思考”的主旨报告。石老师分析了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危”与“机”,提出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呈现的六大创新点在于创新了职业教育理念;明确了一个发展目标;明确了多层次多类型职业教育科学定位;打通了“人人皆可成才”的上升通道;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同时,他还指出,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绝不仅是办学设施、办学条件的现代化,也非学历层次的提升,而在于管理体制、办学机制的现代化,只有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的现代化,才能让职业教育师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焕然一新。在谈到如何培养学生的时候,石教授强调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思辨和创新的能力以及表述的能力。

微课大咖秀——各显神通

       决赛期间,12位年轻选手各怀绝技,为观众奉献了一场代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较高水平的精彩绝伦的微课盛宴。

       绝技一之“潮”  特等奖获得者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杨星老师在她的微课中融入了当前的流行元素“中国好声音”。她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分配给一位好声音导师,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出各种形式多样的考题来决定哪个小组获胜,现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等奖获得者山西职业医院学院郝倩老师则将“舌尖上的中国”引入课堂,同时引发了学生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杨星老师 郝倩老师

       绝技二之“专”  一等奖获得者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李萍老师驱车15个小时将她独有的鸡尾酒调制法带入到长沙的课堂。为了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诠释鸡尾酒的调制过程,她边演示,边用清晰、流利的英语为学生做着讲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李老师这种专业、专注的精神感动了在场所有的观众。

李萍老师

       绝技三之“动”  为了增强师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参赛选手们纷纷设计了多样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杨星老师设计了扑克牌活动,将英语单词或句子标在纸牌上,通过事先设定的出牌规则让学生在打牌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学习英语的词汇、句型等。一等奖获得者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王正老师则截取一个微信的聊天记录,让学生根据该记录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王老师在讲到服装这个话题时,并没有止步于让学生简单地记忆各类服装的英文表达法,同时还邀请两位同学上场用前面所学的表达相互评价对方的衣服,从而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实际、有效的交际。

王正老师

专家漫谈微课——完美的诠释

       大赛的最后,石坚教授结合参赛选手的表现,阐释了自己对于微课的理解。他认为,微课不是平时课堂再现,不是浓缩课,不是说课,不是短公开课,不是collection of samples, 不是表演,而是围绕一个学科或内容体系中的特定知识或技能点展开的独立的、完整的教学片段。同时,石教授在点评的时候还指出,一个好的作品会留给我们思考,让我们去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同样,每一堂课,只要用心去做,让学生能从课堂中带走一点东西去思考,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一天的会期,一段深刻的主旨报告,一场高潮迭起的大赛,留给长沙的是厚重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关于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语言的传承和发扬;留给长沙的是激扬的青春,这段青春是关于年轻一代教师对于教学似火的热情和勇往直前的决心。他们在用激情、智慧和信念设计着自己的未来、学生的未来、以及中国教育的未来!

 

附:

石坚教授:两种人才,两种模式——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如何“现代化”思考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第一赛场决赛评委会名单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第一赛场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