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春和日丽的成都成功举办。作为本次论坛的特色活动之一,“文化与思辨教学论坛”于当天晚上拉开帷幕。论坛聚焦英语类专业技能课程中跨文化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培养,近400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及外语院系领导参加论坛。

    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国内英语教育界对英语类专业的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了共识:英语类专业应重视在语言、文学和文化核心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突出对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用“内容依托”或“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理念改造和加强传统英语技能课程。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多所重点高校基于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经验,开发了《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系列教材。教材总主编及精读、写作、口语、视听说分系列主编与参会老师分享英语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教材编写理念和原则、思辨和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等。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院长李莉文教授主持此次论坛。

李莉文教授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系列教材总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深入介绍了《大学英语思辨教程》鲜明特色与突出理念。系列教材包含精读、写作、口语和视听说四个分系列,全面满足英语类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系列教材倡导能力导向的英语教育(Ability-Oriented Education)、知技融合的英语教学(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Instruction)以及思辨为本的英语学习(Thinking-Based Learning)。孙教授继而详尽阐释了人文素养、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的定义和内涵,以及系列教材在培养学生这三方面能力的具体体现。例如,在思辨能力培养方面,教材练习从思辨技巧(Thinking Skills)、思维习惯(Habits of Mind)和元认知(Metacongnition)对思辨本身的反思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全方位、多角度培养思辨能力。在跨文化能力方面,教材通过26项跨文化训练培养通晓国际规则、饱含人类情怀、具有跨文化视角的外语人才。最后,孙教授强调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是英语教育必须牢牢锁定的培养目标,其培养势在必行。他呼吁各高校英语专业行动起来,将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坚持到底。

孙有中教授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1:语言与文化》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蓝纯教授以《语言与文化》为例,介绍了精读系列教材的编写思路,并分享了教学实践与反思。蓝纯教授提出,《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系列的开发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对传统精读教学进行的改革。教材四册聚焦不同学科主题,具有学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强调从课文选材和练习设计上提高学生的思辨、跨文化、自主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蓝纯教授对精读课的全新定位进行了阐释。蓝教授认为,精读课应当架起语言技能课程与专业知识课程之间的桥梁。《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系列为教师实践语言学习由显入隐、知识学习由隐入显、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造传统的精读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而架起了这座桥梁。最后,蓝教授指出,尽管采用新教材、尝试新教法总是面临挑战,但期望广大教师还是应当以更大的勇气和热情去接受和拥抱改革。

蓝纯教授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写作》系列第三、四册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张莲教授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课程培养目标改革历程入手,提出高校英语写作教学需要实现语言技能训练、学科素养和思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培养目标。张教授提出了英语写作学与教的新思路,即写作学习者通过一定的中介工具,辅以写作学习规则,实现写作学习目标。此学习系统的实施将实现语言、学科和认知能力的协同发展。接着,张教授以《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写作4:学术写作》为例,详细阐释了该学习系统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例如,学术写作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已不仅仅是训练学术写作技巧,还要培养思辨能力、训练学科基础;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材精心设计了诸如独立阅读、专题演讲、师生面谈等活动(中介工具),并同时配有阅读清单、演讲时间表、面谈指南等规则,确保学习系统的实现。

张莲教授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口语》分系列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教授阐释了对于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理解:口语教材应选择接近中国社会与生活的话题,在口语训练中融合交际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同时关照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口语教师应该在语言教授者、思想启迪者、活动组织者、学习引导者和助力者等角色中转换。金教授指出《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口语》系列从选材、分册话题与技能的分布以及活动练习的设计都践行了她的这一理解。口语系列教材以能力为导向,以交际能力发展为组织原则,四个分册主题分别为文化之桥(Cross-cultural Conversations)、沟通之道(Intercultural Discussions)、演讲之法(Public Speeches)和辩论之术(Topical Debates),重点明确、循序渐进。系列教材通过设计跨文化口语交流场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则体现在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阐述、反思、分析、评价等活动中。

金利民教授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视听说》分系列主编、南京大学王艳副教授从目前高校的听力教学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听力教学新模式。王副教授指出,以往的听力教学重视听的结果、忽视听的过程,强调理解和记忆、忽视分析、推理与评价,重视单一文化介绍而忽视跨文化比较,因而使得听力教学效果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副教授提出了融合语言技能、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听力教学模式。接着,她以《大学思辨英语教程视听说》系列为例,详细介绍了这三个能力培养是如何在教材活动设计中体现的。对于语言技能的培养,系列教材以提升能力为目标,从听力技能和策略两方面训练语言技能。思辨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设计从内容、观点、逻辑和评价四个层面对听力材料进行思辨训练的听说活动。另外,系列教材专门设计跨文化反思模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升文化自信。最后,王副教授希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融入多元目标,为听力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王艳副教授

    《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文化早已将“思”和“辨”提升到教书育人的最高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既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推进跨文化交流,增进对于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可见,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应将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次特邀论坛,与会的专家老师充分探讨了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思辨和跨文化能力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览《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的全貌。《大学思辨英语教程》为高校英语教学吹进一股春风,昭示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