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初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大赛组委会特邀曾多次担任全国总决赛提问评委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莲教授撰文,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提出诸多建议,以期助力广大参赛教师团队明晰备赛思路,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莲教授

 

定标、达成和自我成长:

给2020年“教学之星”大赛参赛教师团队的建议

自2016年开始,我与其他几位同行、同事一起担任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的提问评委,至今已有四年。这对我个人是宝贵的专业工作经历,不仅有机会欣赏总决赛参赛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这几年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和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2020年“教学之星”大赛已拉开帷幕,应组委会邀请,也结合之前的提问经历,我和备赛教师团队分享两点观察和看法。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我认为确定的过程是“一必须四考量”。

 

一必须”指教学目标必须体现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念,此为基本立场,不能疏忽。

 

考量一是了解国家层面专业培养的目标,比如参赛的英语专业教师需要了解《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2018)(下称“《国标》”)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试行)(2020)(下称“《指南》”)的主要内容。《国标》是外语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素质、知识和能力都做出了关键性描述。应该说,这些描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外语类专业人才的宏观要求,也体现了《国标》编制专家团队对专业本质、内涵和过程的理解。《指南》是对《国标》的贯彻落实,给各语种专业提供了行动路线和解决方案。这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宏观前提。参赛的大学英语教师则应该了解《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这份指南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意见,对课程定位和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作出了描述和解释,是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理应成为参赛教师团队备赛与备课的重要参考。

 

考量二是参赛教师团队对所在学校、学生群体的认识,包括专业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专业校本定位、群体分析等,由此综合前述形成教学目标的中观判断。

 

考量三是对课程目标、课型目标、单元目标和参赛片段目标之间的一致性、连贯性、渗透性的认识和把握。换言之,在目标的确定方面,无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目标有大、中、小之分或总—分之分,但内在逻辑是一致的,体现一以贯之的学习理念,不应出现自相矛盾或互不搭界的现象。因为现场展示时间十分有限,需要斟酌、聚焦目标,具体可展示、可完成,以小见大应是上策

 

考量四实际上是一个特别提醒: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是本科教育教学的主题词,教师团队在备赛中要时刻提醒自己确定的目标与一流教学目标之间有什么不同与差距。我们观赛中注意到,教师为了现场的交互性和趣味性,一定程度上忽略内容或任务的深刻性、高阶性和挑战度,有时甚至出现明显低于高校英语课堂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和任务设计。

 

二、斟酌实现目标的过程

 

 

确定了恰当的目标之后是思量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即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从过去四年的观赛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这个方面投入很多,团队备课,反复斟酌打磨,在赛场留下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过程片段。但也存在许多可优化改进的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教学过程/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特别是7分钟现场说课环节介绍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与随后开始的12分钟教学展示环节所体现的事实目标,设定不够匹配,两者间的关联性不强。

 

比如,一位参赛教师在学情介绍部分特别提及其所在学校为理工类大学,学生群体比较凸显的外语学习主要诉求是读懂国际文献并能用英语发表科研论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他们团队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内容上特别注意学术内容的引入等。但在教学展示环节,这些理念或思路无影无踪。另一位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和介绍环节都强调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爱国精神和成为合作学习者,但在教学展示阶段,我们看不出各任务环节与这些目标或其中任一目标之间的关联,是比较典型的目标—活动过程“两张皮”。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理念多、概念多,但可能理解不准或不透,活动环节另行一套。这是几年观赛中最为有趣的现象。令人欣喜的部分是参赛教师越来越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调节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特别是关注国内学者提出的本土外语教学理论,如产出导向法、续论、跨文化思辨英语教育论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对理论理解不够到位,甚至有误读。事实上,这些学者公开发表很多解读文章,参赛教师可以研读一番,准确理解和操作,比如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有哪些教学假设,以及教学流程如何互相关联等。另一种情况是一份教学设计中会提及三、四个理论或若干组概念(比如“4A、5C+三位一体”等)作为活动设计的指导框架,但细究会发现,这些理论或概念之间可能存在学理逻辑上的冲突或不一致。可以预见,这样的活动过程自然会产生诸多纠结和梗阻。

 

教学是这个世界上貌似最简单的事情,毕竟大多数人都曾经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历经过教学,往往会暗生出一种“这事我了解,不难”的心思。但我想说,这事很难,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我们中许多人踔厉奋进,经年不休,累积了经验和体会,但常态却是仍有诸多不确定,不知怎么做更好,不知新理念怎么践行,学生是不是能接受等等。备赛、参赛是一个好机会,督促自己前行,反思、提高和发展。我祝各参赛教师团队成功。

 

相关阅读

 

章程发布!2020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本科英语组)正式启动

“教学之星”大赛备赛资源合集,助您闪耀星光征程!

2020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常见问题解答

“教学之星”大赛备赛 |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副教授备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