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31日,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四期——“《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使用工作坊”于线上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向京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文华学院张康奕老师、山东师范大学陈琳琳老师、郑州商学院宣菡静老师等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以《新未来大学英语》为抓手,剖析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并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入手,分享教学建议与经验成果,与云端近200名教师共同探索教学新思路,助力教材有效使用,提升外语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本期研修班采用工作坊形式,设置小组备课环节,特别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陈向京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胡杰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杨莉芳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巧珍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高秀平老师等主编团队成员指导教学设计,提供教学建议,启发教师深挖教材内容,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报名通道持续开放中

8月15日前可无限次观看视频、反复学习!

 

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持续创新研修体系,汇聚外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传播前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研究成果,助力广大外语教师修炼育人素养,提升教研能力,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新未来大学英语》(以下简称《新未来》)回应时代命题,以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为指导,革新教学理念、教材内容与教学模式,全面助力学生成长,赋能教师发展。希望通过本次研修,参班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承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

 

《新未来》中方总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作了题为“理解跨文化思辨育人,赋能大学英语教学”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孙有中教授首先解析了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和性质,强调大学英语教育要超越语言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多元能力的人才。《新未来》以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为指导,为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外语人才提供了解决方案。随后,孙有中教授详细介绍了《新未来》如何通过创新理念与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深度学习”转变,有效提高语言能力,融合培养以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

 

《新未来》第二册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向京教授以《综合教程》为例,分别从教材设计、教学设计和活动设计三个层面分析了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在教材中的落实。陈教授首先分析了教材主题和单元结构设计原则,并以具体单元为例指出教材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剧情线、搭建详实的脚手架、融合探究式与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展现了体验式学习与深度学习的融合。同时,她还分析了教材如何通过素材、板块、练习等多种途径在活动中融合跨文化思辨语言交际,并建议教师吃透教材,善用教材,实现教研并举。

西安交通大学陈向京教授

 

《新未来》3A分册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则以《视听说教程》为例,解读教材如何通过多元能力目标定位和多元能力融合设计,实现育人目标。她首先明晰了多元能力目标的内涵,并以具体单元为例,从单元结构、教学目标、系列活动和渐进设计等四个维度,详细解析了教材设计中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的融合培养,以及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塑造。最后,杨莉芳副教授就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多元能力融合教学提出建议,助力外语教学多元协同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经验分享环节,张康奕、陈琳琳和宣菡静三位老师分别立足本校校情和学情,分享了《综合教程》与《视听说教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经验,并以具体单元为例进行说课,展示教学设计和教学成果。

张康奕老师以“通过教材‘本地化’实现教材有效使用”为题,从教学目标、阅读理解和任务设计三方面阐述了教材“本地化”的处理方法,并强调“本地化”不是随意破坏、背离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和教材定位,而是教师基于教材对课程与教学进行动态调整。他表示,在教学中融入校本化活动设计,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育人成效显著。

文华学院张康奕老师

 

陈琳琳老师以“跨学科、融学术,实现多元能力培养”为题,从教材特色入手,展示了如何基于《新未来》提升学生的学科意识,培养学术思维。她提到,《新未来》创新的系列构成设计、丰富的单元主题以及多样的语言输入和练习活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优势,同时为专门用途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师范大学陈琳琳老师

 

宣菡静老师带来了题为“《视听说教程》课程设计与教学经验分享:通过教师角色转换促进听说课教学改革”的分享。她聚焦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呈现和多元能力培养,围绕产出任务设计教学思路,并结合混合式教学步骤分享了课程设计经验。她提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转变了角色,超越了灌输说教;学生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郑州商学院宣菡静老师

 

外研在线数字编辑高雅帅介绍了《新未来》数字课程的特色与亮点,并给出混合式教学建议。数字课程依托交互模式创新,打造个性化学习体验;通过与教材互补的功能与板块设计,实现语言基础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高阶能力的多元协同发展;教学管理与测评等创新教学工具助力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

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高雅帅

 

 

为启发教师深挖教材,将研修班学习内容有效转化为教学设计成果,研修班特别设置小组集体备课环节,邀请六位主编团队专家指导教学设计,提供教学建议。参班教师共分为6个小组,分别以《综合教程1》Unit 3或Unite 4为例,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并选取一个教学环节展示教学设计思路。讨论过程中,指导专家倾囊相授,各组成员集思广益。在汇报环节,郑州商学院程玮老师、大连医科大学张琳老师、广西医科大学唐施祺老师和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吴刚老师、江汉大学夏敏老师和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马鑫老师、湖北民族大学周玉花老师、湖北工程学院付静老师分别代表小组展示了教学设计成果。指导专家给予了个性化点评与针对性建议,孙有中教授就整体汇报情况给出了总结性建议,帮助老师提升教学能力,助力教材有效使用,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小组汇报代表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李丝佳主持。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李丝佳

 

在为期两天的研修中,参班教师认真聆听,踊跃提问,积极互动,共同探索了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深入剖析和探索《新未来》设计思路。期待此次研修班能有效助力教师理解育人新理念,探索教学新模式,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包括本期研修班在内的“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特别设置为期两周的回放,便于参班教师复习消化。

 

外研社将继续努力推动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帮助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助力外语教师做好“经师”、善为“人师”,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反思日志摘录

两天的学习让我收获非常大。首先,通过专家的深度解读和教师分享,我对《新未来》的教材设计理念、结构、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教材两个部分——体验式学习与深度学习有机结合,融入最新的教学理念,感觉我们将教材更换成《新未来》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其次,这次研修班的日程设置也非常好,从专家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那里,我获得了很多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同时,小组集体备课环节大大增加了参研教师的参与度。和各位老师交流、探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拓宽视野的学习方式,是实践探究型教学的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有收获。我特别惊艳于6个小组用这么短的时间就准备出这么精彩的教学设计。大家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之后,能量真是太强大了。我在小组集体备课和展示环节吸收的东西很多很饱满,还需要时间好好消化,结合自己的教学慢慢琢磨。第三,本次研修的氛围特别好,大家的目标很明确,动力也很强。因为很多老师下学期开始用这本教材,对于一本新教材,教师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我感受到大家的热情都很高,都认真参与讨论,积极贡献想法。第四,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指导也让我感到非常受用,落地的指导和点评,以及孙有中校长的结尾发言都让我备受鼓舞,对于外语教师这个职业重新燃起热情。

——覃老师 湖南女子学院

 

孙有中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帮助参班教师塑造了“需求意识”,即无论使用什么类型的教材,在开始上课之前都要将学校的办学需求、学院的培养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思考,再进行到下一步——备课。特别是孙教授提到的全球胜任力和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能够be ready to explore and experience other cultures, 具备思辨意识和能力,树立好文化自信。陈向京教授则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新未来》系列教材的设计理念,突出了精心设计的Over to you 环节,使产出任务在实操上降低了难度,缓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更加适合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尤其是每个单元贴合主题设计think-pair-share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层层递进。张康奕老师和陈琳琳老师真实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展示了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群体,如何做到高效地运用好教材。张康奕老师的逆向设计教学目标,结合英语考级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协同学习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他设计的教学环节之丰富,让我心生敬佩。其实,教好基础较弱的学生,纠正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加不容易。陈琳琳老师的教学展示体现了高水平的学术素养。山东师范大学所打造的混合式深度学习圈,基于教材中的语言技能、输入材料和师生互动,将大学英语教学跨学科、融学术的目标逐一实现,这背后依靠的是高校教师强大的自驱力和学习、学术能力,催人奋进。

——彭老师 成都大学

 

今天听到杨莉芳老师的讲座,感觉内容非常丰富,每个教学环节都紧密相扣,每个教学目标循序渐进,从中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发展高阶思维,而且以项目为依托,把英语真正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听力学习中的快乐,在深层次地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提高文明互鉴意识。这样的教学安排设计从低阶到高阶,让学生能实际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改变意识,能分析和比较自己国家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差异。从杨老师那里我也学会了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反馈环节的重要性——形成性评价不是一次性的评估,而是多次反馈,让学生真正得到提升!宣菡静老师的分享让我学到课堂活动设计应该从学生需求和生活实际出发,细分到每个任务,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互动的多样性!

——黎老师 成都锦城学院

 

本次研修时间过半,一天的研修内容丰富,干货满满。上午孙教授和陈教授的讲座给我带来满满的职业荣誉感,了解到新时代的外语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了解到未来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作为警官学院的一名英语教员,曾经一度非常迷茫自己每天的工作有没有实质的意义,预备警官的培养责任重大,但面对毫无学习积极性的公安专业学生,经常在思考怎样教、怎样教好的问题。但听完教授们的讲座,我意识到我所面对的学生们无论学习的什么专业,未来的职业走向是什么,都是要为新时代担负责任、发出声音、成为具备核心多元能力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依然是教师永恒的目标。至于如何教学、如何教好学的问题,也在之后三位老师对教材使用的分享中得到解答。我认识到优秀的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善于用教材教。下午两个半小时的集体备课让我充分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专家老师平易近人,有问必答,帮助大家答疑解惑,犹如醍醐灌顶。虽然我所在的学校并没有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材,但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教学中好的方法,让我在学情分析、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评价等方面得到很多启发,收获满满。期待明天的专家分享和同行的授课示范。

——陈老师 云南警官学院

 

今天聆听专家对教材编写理念的解读以及实际教学案例的分享,感觉自己受益良多。首先,我对教材使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过去,我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增减相对随意,只从学生的兴趣与学习需求出发;增加内容或者删减个别部分时,没有深入思考过教材的编写理念。听过今天的讲座之后,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真正地理解教材理念,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才能够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育人目标。其次,《新未来大学英语》采用的体验式外语学习范式,更有利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学生学习英语。教材通过设置剧情线的方式,创造真实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富有挑战的实际任务,并从中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春老师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乐思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