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外语教育:理论、实践与研究”线上研修班正式启幕。本期研修班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研修班特邀著名国学大家、中华文化学者与外语教育专家相聚云端,突破学科边界,共话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研修内容包含“中华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融入教研实践”两大模块,分9次课程,在9月为期4周的时间内陆续进行。

 

7—8日,著名国学大家楼宇烈先生、武汉大学姜海龙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峰副教授围绕“鉴古知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这一主题,与线上近200名参班教师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精神内涵与其当代价值,帮助教师从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多个角度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外语教师提升中华文化素养。

 

 

 

课程回放

课程完整回放至10月30日,报名通道仍在开放中,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学习!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长

在研修班开幕式上,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长对所有参班教师表示诚挚的欢迎,并介绍了本期研修班的设计背景与基本情况。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外语教学任重道远。希望此次研修能助力外语教师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素养、拓展多元思维,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外语教研实践,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其当代价值

国学大家楼宇烈先生

国学大家楼宇烈先生做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其当代价值”的精彩讲座,从文明和文化的概念出发,阐释了中华文化最根本的特征——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中华文化突出人的主体性,即人本身的自觉和自律,重视人的独立性与能动性。楼先生从中英语言各自的特点讲起,援引中国古代孟子、荀子、张载、王阳明等思想家和学者的思想观点,详细讲解了中华文化中的生态观、世界观和生命观,并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最后,楼先生强调要加强中华文化的话语权。外语教师应熟知中西话语体系以及中西文化差异,树立中华文化的文明观,体会中华文化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讲好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故事。

 

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思想理念篇

武汉大学姜海龙博士

武汉大学姜海龙博士讲解了“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思想理念篇”。姜博士从“家”字的起源讲起,首先阐释了“家”这一中华文化核心概念从作为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结构到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结构的发展,“家国”就是“家”和“国”;然后从家庭的“家”、家族的“家”、家族之郡望、作为“家史”的家谱、宗族之祠堂等五个方面系统诠释了核心概念“家”的思想内涵。姜老师分享了学习中华文化核心概念的方法,建议从经典的关键的大概念学起,与历史结合,了解相关概念的典故出处;外语人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概念,要在中外文化资源中穿行、阐释。

 

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传统美德篇与人文精神篇

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峰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峰副教授以“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传统美德篇”与“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人文精神篇”为主题展开讲解。李老师从怎样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切入,首先介绍了儒家重点关注人与人的关系,道家重点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重点关注人内心的矛盾,中华传统文化以儒治世、以道修身、以佛修心;然后结合三玄(《易经》《老子》《庄子》)、四书五经等典籍内容,深入探讨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中对传统美德的阐释。最后,李老师分析了在当代修养传统美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李老师随后聚焦中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详细介绍了人文精神内涵与其当代意义。李老师从文化自信与人文精神出发,分析了树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她指出中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的主体性、人的完整意义和价值、人与人的关系,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独特又宝贵的精神内涵。接下来李老师通过讲解中国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和器物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说明了中西文化中人文特质的区别。随后,李老师深入分析了儒道释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并解释了中国文化人文性价值的当代意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人们对生命的理解,获取个体心灵的安顿,也能更好地处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有助于不同文明的和谐相处。

 

本期研修课程包含“中华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融入教研实践”两大模块,分9次课程,在9月为期4周的时间内陆续进行。9月14日(下周三)将进行模块一“中华文化素养提升”的最后一讲,聚焦“近代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9月15日起,课程进入“文化融入教研实践”模块,外语教育专家与优秀一线教师将展示分享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各类外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开展中华文化典籍外译、传播中华文化的方法,带领参班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外语教研能力与育人水平。

 

报名通道仍在开放中,现在加入可享一个月课程回看(截至10月30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学习!

反思日志摘录

终于有机会聆听楼宇烈先生的讲座。楼先生将中西文化经典烂熟于心,自如地借用孔子、荀子、王阳明等思想家的言词和名句讲述自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对一些社会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先生语调平缓,但是观点却很明确:……中国文化提倡牺牲“小我”,服务“大我”,我们的政府能“为人民服务”,而人民也可以为大局而团结一心。同时,楼先生也强调要充分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充分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的文化。楼先生对“文化”主题高屋建瓴的见解,其一源于博学,但更为重要的是楼先生能与时俱进,用心观察生活,将生活的点滴现象与民族文化相连接。听完讲座,我由衷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想做好“课程思政”,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就要博览群书,熟悉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先做到“以文化己”,然后再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做到“以文化人”。

——孙老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姜海龙老师从“家国天下”入手,分享了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由小处着眼,从“家”字谈起,从商代“家”的几种写法开始,讲到家-国-天下的历史渊源。从姜老师的讲座里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读懂其渊源和历史背景,必须多读书,读懂读透,才能把中国的各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介绍出去。对新一代中国人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西文化的媒介,外语教师任重而道远,必须要深耕于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要细细研读中华典籍,才能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才能世代发展传承下去。

——朱老师 成都理工大学

今天听了李海峰副教授的课程,受益匪浅,在感叹李老师知识储备丰厚的同时,我也发现自己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我在学校教授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大学英语课堂作为大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主要窗口之一,更应该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阵地。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教材、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世界观、价值观还在形成期,外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看待西方文化。李老师讲座最后的一席话也对我触动很大,她提到,青年老师一定要先进行阅读,只有自己先输入中华优秀文化,才能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输出。最后,将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拓展课堂容量,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输出能力,我希望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尽到自己的力量。

——李老师 武昌首义学院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期待已久的研修班。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在外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文化成为教学思政的重要内容。两天的课程让我受益颇丰。首先是楼先生的开场讲座,让我领悟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楼先生平和的气质和渊博的知识让我们有幸领略到了中国文化大家的风范。接下来姜老师和李老师从不同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核心思想做了系统全面的讲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让我的民族自豪感更加强烈,同时也激发了我进一步钻研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浓厚兴趣,希望自己能像专家们一样,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求知欲,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孙老师 北京农学院

在两天的四场讲座中,楼宇烈先生、姜海龙老师和李海峰老师从中国古代哲学家的重要思想、中国古代重要典籍出发,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中华文化特征及其当代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对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阐释中,楼先生和李老师都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人的完整意义与价值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这一点让我备受启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主动的知识习得,帮助学生学有志向,学思结合,学有所得。课堂不仅是讲授知识的平台,更是提升学生精神品格、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要将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润物无声地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赵老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这次研修是我求之不得的,三位专家详细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我受益匪浅。楼先生和姜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抽象概念有了更加具体的认知。楼先生中英双语水平极高,熟练运用英文表达,并把中英语言表达差异实例与中华传统文化概念有机结合,进行阐释,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姜老师讲到的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家”字的构成、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等知识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发展更加明晰。李老师的讲座让我系统了解了儒家、易经、道家对传统美德的诠释,更加清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作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延续几千年而没有断绝的中华文化继承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付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更多研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