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下,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培训于5月19日—21日在广西桂林举办,线下线上千余名外语院系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共同研讨,探讨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助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训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广西英指委、广东外指委、海南外指委协办,广西师范大学和外研社承办。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贺祖斌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赵崇副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外国语大学陈法春教授,外研社副总编辑常小玲副编审出席开幕式。

贺祖斌教授指出在新文科、“大外语”时代背景下,广西师范大学大力加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多措并举,成效显著,期待与全国各院校共同交流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贺祖斌教授

赵崇副处长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统筹规划并稳步推进本地区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所有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以期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赵崇副处长

陈法春教授强调,外指委始终致力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走深走实。“传道者须先明道”,希望广大教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情怀和好学上进的恒心,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培养合格人才。

陈法春教授

常小玲副总编辑表示,本次培训聚焦课程思政,对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支持外语教育创新发展,外研社立足教材出版,助力推动高校外语学科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师发展体系的系统创新;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创新模式,以数字化新手段落实立德树人、思政育人;举办“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拓展思政育人格局。

常小玲副总编辑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莉文教授主持开幕式。

李莉文教授

 

主旨报告

担当课程思政使命  确立宏观实施路径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表示课程思政是外语类专业的应有之义和内在使命。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需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选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将“三进”工作落到实处;应贯彻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基本原则,严把思想内容关,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孙有中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莲教授基于北外教学实践,分享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外语人才为目标,采取语言—内容融合式教学方法,以教材的系统研发和建设支撑教学内容,采用语言—思辨—学科能力协同发展的评价方法,建设具有思政意识和能力、专业知识体系完备的师资队伍。

张莲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广西师范大学谢世坚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闽南师范大学张龙海教授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谢世坚教授

张龙海教授

 

课程思政名师示范

有机融入育人元素  推动落实课程思政

 

湖南师范大学郑燕虹教授进行了《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课程思政示范。郑教授基于丰富的教学实例,展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中外文化互鉴,并分享了落实课程思政的有益经验:明确课程思政目标、精心挑选教学材料;善于利用热门话题和信息资源,引导展开文学批评;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善于启发、因势利导。

郑燕虹教授

兰州大学朱刚教授展示了《西方思想经典》课程的思政教学。该课程以“站在中国学习者立场解读西方典籍,用英语表述中西文化的重要思想”为思政指导思想,同步讲授《西方思想经典》和《中国思想经典》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通过视频展示、短剧表演、电子刊物等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学进去”“做出来”。

朱刚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许宏教授基于《俄语实践语法II》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该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涵盖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学科素养、人文科学、反思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职业素养等子维度,并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实践项目,使学生从单一的语言学习者过渡为跨文化交际实践者。

许宏教授

四川大学石坚教授分享了在《论文写作》课程中落实思政育人的三个“度”:一是角度,从中国视角出发,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思考的能力;二是深度,从文化深层次结构出发,关照现实及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批判性地理解、认识问题;三是温度,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润物细无声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石坚教授

北京大学王丹教授基于《基础韩国(朝鲜)语2》展示了如何实践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即始于理念、融于教材、行于课堂、成于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持“无处不育人、无处不思政”的理念,在教材中深入挖掘并巧妙融入思政元素,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全面育人,并通过实践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王丹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欣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刘明录教授主持课程思政示范环节。

张欣教授

刘明录教授

 

教学案例展示与评析

挖掘教材思政要素  创新思政教学设计

 

培训特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示与评析环节,交流思政经验,提升育人成效。北京外国语大学夏登山教授依托《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展示了如何在读写课程中开展思政育人,祛除学生的“当代中国缺席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新清博士以《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教程》为例,分享了在遵循演讲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实践;曲阜师范大学孔蕾教授基于《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精读》,分享了通过开发智能化外语课程思政资源平台,实现数字技术赋能课程思政的创新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敏子博士依托《新交际英语 综合教程》,展示了通过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内化思政素养,并对思政素养进行可视化评价;广西师范大学邵同崇副教授依托《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写作》,结合师范专业定位,将课程思政目标细化为“精写作、善思辨、重师德”,并贯穿教学始终;广西科技大学周柳琴教授基于《新时代核心英语教程 写作》,介绍了通过“写作+思政”双线融合学习任务,同步提升思政素养及写作能力的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示

在专家评析环节,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表示,广大教师应采用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视角,通过时政热点和身边事例,有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同时在满足国家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此外,教学资源是思政育人的重要一环,希望全国院校及教师共建、共享更多资源。

张文忠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王欣教授肯定了教学案例分享的具体示范作用,同时通过梳理课程思政建设不同阶段的目标及路径,指出当前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外语表达能力,应以“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为实施路径,培养能够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顶尖外语人才。

王欣教授

 

2023年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

搭建共建共享平台 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英语专业部万健玲副主任介绍了2023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大赛旨在搭建沟通交流课程思政育人实践的平台,促进教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性、创新性和有效性。大赛成果将在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网站进行展示,并汇入HEEP高等英语教学网教学资源库,期待广大教师踊跃参与,推进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点击查看大赛章程

万健玲副主任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本次培训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期冀各高校守正创新、分类推进,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担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外研社也将继续与全国高校外语教育同仁一道,务本拓新,淬炼精品,切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